原來人工智能+醫療這么強大,移動醫療模式逐漸成為現實
在中國,談到去醫院看病,多少人內心是崩潰的?即使是小小的感冒,也需要擠進浩浩蕩蕩的隊伍里進行無休止的排隊,掛號要排隊,候診要排隊,檢查要排隊,付款要排隊,取藥要排隊,最可怕的是,好不容易快排到自己,卻面臨醫護人員下班,一切又要從頭開始!
除了“難排隊”以外,傳統的“到醫院看病、門診隨訪”的醫療模式也難以滿足人們對高質量健康之源的需求,無法有效的做到對重要器官疾病的提前預警、及早發現、及時治療。要解決這些問題,就需要對傳統的醫療護理模式進行改革。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,移動醫療的興起,越來越多的人將醫療改革的希望聚焦在智慧醫療上,移動醫療生產鏈成為了改造試水的第一棒,包括醫療設備、軟件、服務系統方案等環節,目前移動醫療主要應用遠程教育與培訓、遠程數據采集、遠程監控與管理、針對醫療技術人員的協同治療與護理、疾病與流行病傳播跟蹤及診斷與治療,以及慢性病與監控管理等。通過使用相關設備,醫生可以遠距離及時收集、儲備、分析和病人生命體征方面的數據,展開病情檢測,這意味著,人們不用再為了檢查上醫院,重復噩夢似的排隊,只需簡單的操作設備,就能將數據直播給醫生,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。另一方面,利用覆蓋完善的移動網絡,通過手機對偏遠地區的醫生進行專業培訓和遠程支持,將優質的醫療服務系統輻射到更多的區域,提升了偏遠地區落后的醫療水平。
物聯網技術的發展,令移動醫療模式逐漸成為現實,“綜合運用云計算、無線傳感器以及相關軟件的物聯網醫學,可以通過無線傳感器檢測重要器官功能、支持實時搶救與治療,對海量檢測數據進行深度加工和挖掘,精細、動態和智慧的管理疾病預警,更早進行診斷和監護資料,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。”
目前我國“人工智能+醫療”產業處于起步階段,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。國內科技巨頭偏向基礎層的數據計算能力及技術層的框架算法,創業公司則偏向應用層的解決方案。隨著全球科技巨頭陸續將人工智能平臺開放,將有效彌補我國在基礎及技術層方面的不足,當算法發展到一定的階段,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就可以快速切換,自動適應新的場景,未來“人工智能+ 醫療”各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將率先受益。但根據艾媒咨詢(iiMedia Research)數據,預計2017年底,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,達到125.3 億元。按照GSM 對移動醫療行業測算標準,醫療設備廠商和內容與應用提供商占比約39.83%,預計到2017年,中國可穿戴便攜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 億元。
可以想象,我國物聯網在醫療生物技術產業的應用會更臻成熟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推進及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,“人工智能+ 醫療”將成為解決療資源不足、提升醫療領域生產的重要推動力。
本文由朗銳慧康編輯整理(www.lrioh.com),素材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。
熱門資訊
-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
-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
- 互聯網+醫療,讓就醫更智能。
- 火熱的AI+醫療背后,企業如何盈利?
- “互聯網+醫療”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...
-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...
- 健康一體機,更好的服務于百姓。
-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。
-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...
-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
-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
-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
-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
-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
-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...
-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
-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
-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
-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
-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